INDUSTRY STUDY
蔚然行研
全球市场惊呆了!瑞银四折收购瑞信:投资者似乎更恐慌?
- 分类:蔚然行研
- 作者:蔚然控股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3-22 17:33
【概要描述】这家有着160多年历史的“超级银行”如何走上了“覆灭之路”?在瑞银收购了瑞信之后,为何市场还是不买账?
见证历史性时刻!
曾经的全球第五大财团,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于当地时间3月19日在瑞士政府的撮合下,被瑞银集团收购!
在这笔交易完成之后,全球将产生一个拥有5万亿美元投资资产的“巨无霸”公司。
尽管在瑞士政府的支持下,瑞银同意收购瑞信,但是危机似乎还没有完全解除……
业内人士指出,瑞银和瑞信的交易中出现了两大史无前例的景象,预示着风险远未结束!
1856年,瑞信在瑞士的苏黎世成立,距今已走过167年。
在最风光的时候,瑞信曾站上市值千亿的顶峰,也是2008年次贷危机中为数不多损失较少的金融机构之一。
与此同时,瑞信位列监管机构密切关注的3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这家有着160多年历史的“超级银行”如何走上了“覆灭之路”?在瑞银收购了瑞信之后,为何市场还是不买账?
瑞士信贷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继美国硅谷银行等美国三家地区银行倒闭之后,银行业的危机开始蔓延到欧洲。
3月14日,瑞信发布报告称,该行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在市场风声鹤唳之际,瑞信的这份报告,放大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
当地时间3月15日,瑞士信贷“爆雷”的消息开始在欧洲、华尔街传开,再次引发市场的恐慌情绪,投资者开始意识到他们又将面临一场危机。
3月15日当天,瑞信第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持股9.9%)表示,沙特国家银行“绝对不会”增加对瑞信的持股。
随后,瑞士信贷的股价暴跌不已,当日收跌24%,创下史上最高单日跌幅,带动欧洲银行股超600亿美元的市值蒸发。
其实,在这场危机之前,瑞银已经在连续的经营失策和合规丑闻中苦苦挣扎了数年,最高管理层也是几经变更,俨然已经成为欧洲大银行中最薄弱的那一环。
按照美国电视新闻网在报道中所说的那样:瑞信近年来的表现是一场“缓慢的车祸”。
从经营方面来看,2020年,瑞幸咖啡造假事件曝光,作为瑞幸上市的主要承销商之一,瑞信的声誉受损。
2021年,瑞信更是连续遭到暴击,先是供应链金融公司Greensill Capital倒闭,致使瑞信持有其债券的100亿美元基金遭冻结,随后Bill Hwang旗下基金Archegos爆仓引发“人类历史上最大单日亏损”,瑞信损失约55亿美元。
从丑闻方面来看,2019年爆出的瑞信跟踪监视高管的“间谍门”事件,致使CEO Tidjane Thiam辞职。
2021年,瑞信因收受贿赂向莫桑比克金枪鱼捕捞业发放贷款而被罚4.75亿美元。
2022年,被裁定帮毒贩洗钱罪名成立,成为瑞士历史上第一家在刑事案件中被判有罪的大型银行。
在一系列负面消息的冲击下,瑞士信贷的股价螺旋式下跌。截至3月17日收盘,瑞信美股的市值不足70亿美元。
(图源:Bloomberg)
接连发生的高风险事件,不仅导致瑞士信贷巨额亏损,也使得投资者逐渐失去了对瑞信的信任!
根据瑞信的财报数据,该行2022财年巨亏超70亿瑞郎,2021年净亏损16.50亿瑞士法郎。
2022年四季报显示,由于客户对瑞信财务健康状况的担忧加剧,瑞信有超过1100亿瑞郎的资产外流。
在瑞信危机爆发之后,为了拯救濒临崩溃的银行系统信心,瑞士政府、瑞士央行、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亲自“上阵”促成瑞银收购瑞信。
瑞银收购瑞信 市场为何不买账?
当地时间3月19日,在全球市场开盘之前,瑞士联邦政府宣布,瑞士信贷银行将被瑞银集团收购。
“最近的流动性外流和市场波动表明,恢复必要的信心已不再可能,采取迅速且能稳定局势的解决方法是绝对有必要的,这个方案就是瑞士信贷银行被瑞银集团收购。”
瑞银集团发布声明称,根据全股份交易的条款,瑞信股东每持有22.48股瑞信股份将获得1股瑞银集团股份,相当于每股0.76瑞士法郎(1美元约合0.9252瑞士法郎),总对价30亿瑞士法郎。
30亿瑞郎的收购价较瑞信最近一个交易日(3月17日)的市值打了大约四折。
去年10月,沙特国家银行以14亿瑞士法郎的价格收购了瑞士信贷9.9%的股份,换言之,瑞士信贷重整合并后,沙特国家银行以9.9%股权折算,它的价值只有近3亿法郎,足足损失了约11亿法郎,巨亏80%!
对于最近焦虑不安的投资者来说,瑞银和瑞信的合并是够能够消除当下全球市场的压力?从全球金融市场的走势来看,似乎并没有……
3月20日,亚洲股市普遍走低,银行股更是遭遇股债双杀,欧洲股市也是继续重挫,美股银行也同样跌跌不休,瑞信美股跌超50%再创新低。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瑞银收购瑞信,但是在这边交易中出现了两个史无前例的景象,严重冲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在瑞银收购瑞信的这桩交易中,瑞士政府的行动确实迅速、果断,但造成的影响却可能是深远的,因为瑞士政府开创了两个先例:股东被剥夺决定权;债权比股权风险更大。
1、瑞银在公告中称,收购的相关磋商由瑞士联邦政府的财政部、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和瑞士央行(SNB)联合发起,收购得到了政府的充分支持,交易无需获得银行的股东批准。
根据相关规定,在对上市公司的收购中,被收购上市公司的股东有权投票赞成或反对收购。
瑞信在纽约和苏黎世同时上市,意味着两地的股东也都有权利投票,但是瑞士政府单方面取消了投票权。
业内人士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瑞士政府为了完成这笔交易,实际上对法律进行了修改,为全球银行业带来了短期的稳定,但也动摇了长期以来各国法律框架下树立的股东权益。
2、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称,在瑞士政府支持瑞银收购瑞信后,面值约160亿瑞郎(约合172亿美元)的瑞信 Additional Tier 1 债券将被完全减记。
这意味着瑞信170亿美元AT1债券持有者的投资一夜之间被归零,也动摇了市场一直以来遵循的规则。
一般而言,债券的优先权高于股票,意味着一般是股东先亏损归零后才轮到债券。
但在瑞银收购瑞信的交易中,AT1债券先于股票归零,激怒了AT1债券持有人。持有这些债券的机构认为这是一个无视市场惯例甚至可能违法的决定。
尽管欧洲金融监管机构也对瑞士当局的这种做法表示担忧,但他们也重申普通股权一级资本先于AT1债券承担损失,股权先于AT1清零,暗示瑞信可能只是特例。
不过,有分析认为,此举可能会对欧洲债券市场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导致其他银行的债券出现抛售。
第一财经日前称,某资深宏观对冲基金经理表示,此举不仅忽视了市场惯例,即股东是在AT1债券面临损失之前首先承担损失的,还可能将对近3000亿美元的AT1市场构成巨大打击。
结 语
日前,《巴伦周刊》援引一位大学教授的话称,
“在金融市场上,信任才是真正的资本,当人们开始失去对金融机构的信任,一切会很快瓦解。”
从硅谷银行倒闭到瑞士信贷银行被收购,有分析认为,未来市场可能面临更多压力。
业内人士指出,在美联储试图平衡市场和经济风险之际,未来美联储会怎样应对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
一些人目前预计,在银行业面临压力的情况下,今年年底前美联储将降息至少100个基点。
OFFICIAL ACCOUNTS
公众号
欢迎关注我们的官方公众号

ONLINE MESSAGE
在线留言
版权所有 © 2020 上海蔚然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0083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