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STUDY
蔚然行研
老百姓更爱存钱!居民存款一年多增近8万亿 说明了什么?
- 分类:蔚然行研
- 作者:蔚然控股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1-13 17:33
【概要描述】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刷新历史纪录。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去年新增的存款会在今年转化为消费和投资吗?
老百姓更爱存钱!居民存款一年多增近8万亿 说明了什么?
【概要描述】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刷新历史纪录。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去年新增的存款会在今年转化为消费和投资吗?
- 分类:蔚然行研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2022年金融数据统计报告,引发广泛关注。
最新的数据显示,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
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刷新历史纪录。
另外,东吴证券研究所根据央行的数据分析得出,2022年,企业贷款再创新高,居民部门贷款低位徘徊,中长期贷款年内两度转负,实属罕见。
对比上述的两项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过去的2022年,居民不爱借钱,更爱存钱。
那么,居民2022年新增存款刷新历史纪录,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去年新增的存款会在今年转化为消费和投资吗?
话不多说,大蔚老师正式开讲~
以下为对话全文:
然然:大蔚老师,央行日前公布了去年的金融数据统计报告,能不能给我们具体讲下呢?
大蔚:当然没问题。正好,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一度登上了百度等热搜排行榜,想必我们的读者朋友们都很关注。
然然:嗯嗯,是的,我也看到了。
大蔚:那我们今天就详细说下央行的这份金融数据统计报告,尤其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居民存款话题。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
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5.09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58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38万亿元。
然然: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是个什么概念?
大蔚:从近五年来的存款数据来看:
2018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4万亿元,同比少增1071亿元;
2019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5.36万亿元,同比多增1.96万亿元;
2020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9.65万亿元,同比多增4.28万亿元;
2021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9.68万亿元,同比多增323亿元;
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创下年度新增存款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度数据出炉之前,此前每月公布的月度金融数据显示,多个月份的新增存款数据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
(图源:华夏时报)
然然:那居民存款呢?
大蔚:从央行的数据可以看出,新增的存款主要是由居民贡献:去年居民存款增加17.84万亿,刷新历史纪录。
根据央行此前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至2021年间,我国居民部门年增存款均在10万亿元左右。
在2019年之前,居民部门的存款则普遍低于5万亿元。
与去年居民部门新增17.84万亿存款相比较,2021年居民存款增加9.9万亿元,这意味着2022年一年居民部门多存了7.94万亿元,接近8万亿元。
然然:老百姓去年为何这么爱存钱?
大蔚:据第一财经报道,一直以来,中国老百姓爱存钱的习惯,成就了中国较高的储蓄率,但2022年刷新历史纪录的居民存款增幅,显然不只是老百姓爱存钱这一个原因。
综合来看,这是预防性储蓄、理财收益走低、消费不振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受疫情影响,居民消费场景缺失、失业等不确定性增加等,带来了预防性储蓄的增加;
受股市投资、理财收益下降等影响,居民出于收益风险和资金安全考虑,更愿意将资金存放在银行保本;
此外,房地产市场持续承压,居民购房意愿明显下降,也大多选择了持币观望。
最后一点,自去年3月份以来,疫情持续蔓延对企业经营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居民收入增长受限,消费动力不足,进一步推高了居民储蓄存款。
《华夏日报》称,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2022年以来,由于疫情持续反复,叠加股市低迷等因素影响,居民收入下降,消费动力不足,储蓄意愿明显增强。
简单来说就是以下三大原因:居民消费意愿下降、预防性储蓄增加,同时资本市场剧烈波动。
然然:嗯嗯,明白了。
大蔚:另外,央行的数据还从另外一个方面体现了居民爱存钱。东吴证券研究所称,居民部分爱存钱的同时,不爱借钱了。
然然:央行的数据是如何体现的?
大蔚:从央行的数据可以看出,2022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1.3万亿元。分部门来看,2022年,住户贷款增加3.8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75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7.09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0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06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96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254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东吴证券研究所最新研报显示,2022年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全年低位徘徊,年内两度转负,而这一现象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也不曾出现。
(图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然然:看来老百姓不爱借钱,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存款大幅上涨。
大蔚:是的,可以这么理解。东吴证券研究所指出,从2022年居民存款的结构来看,定期存款大幅增加。
《华夏日报》此前也表示,2022年存款定期化趋势比较明显。
2022年前10月居民的定期存款多增加了124937亿元,而活期存款只多增加了28226亿元。
2021年同期增加的结构情况是,2021年前10月居民活期存款多增加了15367亿元,定期存款多增加了77430亿元。
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定期存款多增加的量要远远大于活期存款。
(图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然然:这些存款能不能在2023年转化为消费和投资呢?
大蔚:居民存款的持续增加,一方面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居民部门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居民对于未来预期的转弱,特别是居民存款的过多增加,也抑制了消费增长。
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组合拳,扭转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将是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天风证券宏观首席研究员宋雪涛认为,收入修复是2023年消费修复的前置条件,收入预期和收入来源都会影响消费修复。
东吴证券称,2023年随着经济复苏的前景逐步明朗,有理由相信这一部分存款会有所下降。从存款转化的路径来看,房子相关支出将是主要方向,其他消费则次之。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表示,在过去三年的疫情中,大家的储蓄率是增加的,这三年储蓄率比以前增加了3到5个点不等。
当疫情的管控进一步优化之后,人们可以把积压的储蓄释放出来,所以这是消费反弹最主要的动力。
然然:存款会流入房地产市场吗?
大蔚:近期,央行、银保监会召开了今年首场信贷工作会议。会议强调,房地产市场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未来的支持新政将继续出台,房地产市场信心起来后,居民开始购房,房价上涨,财富效应显现,居民消费就会有更大空间的释放。
然然:那理财市场方面呢?
大蔚:《华夏时报》称,去年11月的理财市场波动巨大,但毕竟是短暂的,预计央行货币政策今年将继续加码宽松,且很可能降息。这有利于整个资本市场,这部分存款可能会回流资本市场。
另外,较高的存款也为今年资本市场可能的增量资金埋下种子。如果市场走好,调动起投资者的情绪,居民投资的风险偏好将有所提升。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
然然:好的,谢谢大蔚老师。
我们下期见!
OFFICIAL ACCOUNTS
公众号
欢迎关注我们的官方公众号

ONLINE MESSAGE
在线留言
版权所有 © 2020 上海蔚然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0083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