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STUDY
蔚然行研
新冠肺炎更名、回归“乙类乙管”……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改变?
- 分类:蔚然行研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12-28 18:00
【概要描述】新冠肺炎更名,1月8日起实施"乙类乙管",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取消入境人员核酸检测、集中隔离……
12月26日深夜,国家卫健委发布重磅公告,主要内容如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023年1月8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取消入境人员核酸检测、集中隔离……
(图源:国家卫健委)
对于更名,国家卫健委表示,早期将其命名为“新冠肺炎”,主要考虑疫情初期病例大部分有肺炎表现。
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主要流行株以后,致病力减弱,仅有极少数病例有肺炎表现。
考虑到肺炎仅反映了病毒感染后较为严重的患病状况,不能概括所有感染者临床特征,将“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更加符合目前的疾病特征和危害。
这一消息引发热议。新冠病毒肺炎更名、防控近三年后回归乙类管理……这些新的政策意味着什么?普通人该如何应对?
疫情防控政策迎来重大调整
12月27日,新华社称,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称,将于2023年1月8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这是自2020年1月20日我国开始实施严格的传染病甲类防控措施后,疫情防控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为何调整为“乙类乙管”?
当新发传染病出现时,由于对其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缺乏认识,其传染力、致病力以及病原变异特征尚不清晰,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能会实施乙类甲管的措施。
比如: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05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009年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我国总结出来的有效经验做法是第一时间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但实施甲类传染病管控措施。
但如今,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从病毒变异情况看:潜伏期更短、致病力明显下降,将逐步演化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从疫情情势看:虽然感染人数多,但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占比超过90%,重症率和病亡率极低。
从我国防控基础看:累计接种疫苗超过34亿剂次,3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超过90%;药物研发取得进展;积累了疫情防控和处置经验,防治能力显著提升。
综合考虑病毒特点、疫情形势、疫苗接种、医疗资源准备和防控经验等因素,我国已具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
(图源:新华社)
1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称,实施“乙类乙管”,绝不是放开不管,重点是强化服务和保障。
“要抓实抓细医疗救治资源准备,着力保障群众用药需求,全力做好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的防护和救治,特别是强化老年人疫苗接种和健康管理,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
乙类乙管后 如何应对新冠病毒感染?
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在重症高风险人群中推动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相关药品和检测试剂准备,满足患者用药和检测需求。
加大医疗资源建设投入,重点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
调整人群检测策略,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
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级分类救治患者。
做好社区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和分级服务,摸清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合并相关基础疾病和疫苗接种情况,提供分类分级健康服务。
强化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医院、学校、学前教育机构、大型企业等重点机构防控,严防场所内聚集性疫情风险。
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为农村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提供就医保障。
强化疫情监测与应对,研判疫情发展态势,依法动态采取适当的限制聚集性活动和人员流动等措施压制疫情高峰。
倡导坚持个人防护措施,落实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做好信息公布和宣传教育,全面客观宣传解读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目的和科学依据。
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
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一、个人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坚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健康饮食、保持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
二、应当注意自身防护,勤洗手、遵守咳嗽礼仪、文明用餐;保持居室整洁,常通风,清洁为主,必要时使用消毒剂;前往人群聚集场所时应规范佩戴口罩。
三、可适当储备相关药物,在出现疑似新冠症状后,可先进行自我抗原检测,若结果为阳性,且症状较轻时,可居家治疗;若出现症状加重趋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四、新冠病毒检测阳性或具有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应尽量避免外出。
五、老年人、具有基础性疾病重症高风险人群、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尽量不外出。
尽可能减少老年人、孕妇、严重基础病患者、儿童等脆弱群体的感染机会,若家庭同住人员中感染者,居家治疗期间可单独安排在一个房间内,避免与相关人员接触。
OFFICIAL ACCOUNTS
公众号
欢迎关注我们的官方公众号

ONLINE MESSAGE
在线留言
版权所有 © 2020 上海蔚然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0083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