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STUDY

蔚然行研

所有人都应关注!美联储此举或加快国内货币政策调节步伐?

  • 分类:蔚然行研
  • 作者:蔚然控股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1-12 16:54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美联储暗示更早加息,甚至缩表,可能加快国内货币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步伐。

所有人都应关注!美联储此举或加快国内货币政策调节步伐?

【概要描述】美联储暗示更早加息,甚至缩表,可能加快国内货币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步伐。

  • 分类:蔚然行研
  • 作者:蔚然控股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1-12 16:54
  • 访问量:0
详情

年第一周,美联储一份会议记录引发全球市场巨震:

科技股重挫拖累纳指、标普500指数,其中纳指创下去年2月来最大周跌幅,标普500指数创2016年来最差新年开局。

 

 

另外,欧洲股市、亚太市场均录得不同程度的下跌。而A股方面,新能源、半导体等高景气赛道也大幅回调。

 

除了股市下跌之外,全球债市也上演了崩跌一幕,尤其是美国国债市场……

 

有不少债券交易员感叹:如此鹰派的美联储可能是他们职业生涯中从未见过的。

 

被称为“近年来美联储最突然的鹰派转变之一”,这份会议记录为何会引发市场这么大的反响?投资者在害怕什么?美联储的政策转变,对中国市场会不会产生影响?

 

美联储:暗示更早加息甚至缩表

 

美联储在最新的一份会议记录中称,在12月的会议上,几乎所有官员都认为,“可能适合在首次加息后某个时候开始缩表”,有官员预计本轮缩表周期的速度可能比前一轮快。

 

在这份出乎市场意外鹰派的会议记录公布之后,美国掉期市场的价格显示,美联储在3月份加息的概率为80%。

 

不过真正引发市场巨震,令投资者害怕的是美联储还暗示了缩减资产负债表的时间点!

 

下面将阐述美联储释放缩表信号,为何令市场恐慌,以及会对中国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1)美联储缩表什么意思?

美联储缩表,实际上指的是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表!为何需要缩减?

这要从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美联储首次实施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开始说起:

在2007-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首次开始实施大规模购买债券计划,即所谓的量化宽松(QE)……

经过2008年至2014年期间的三轮QE,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上已经积累大约4.25万亿美元的债券。

 

2020年初,全球爆发新冠大流行,引发金融市场恐慌,美联储祭出大规模无限量的购买国债措施,这也导致了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的直线飙升……

 

据路透社统计,美联储目前持有的债券总额约为8.3万亿美元,包含大约5.65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约占美国国债市场的四分之一;另外还有2.65万亿美元的抵押支持证券。

 

每当市场出现重大危机事件(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2020年的新冠大流行危机),美联储就通过降息、购债等宽松措施来“救市”。

 

不过美联储大规模放水,无限量的量化宽松之后,不仅会推升通胀,也容易引发资产的泡沫,因此在“救市”任务完成之后,就需要考虑到退出的问题!

 

2)上一次缩减资产负债表时发生了什么?

 

美联储在2014年底停止增加债券持仓后,到2018年之前都没有削减其资产负债表规模,甚至在2015年底开始加息后也没有减少。官员们认为,当时的经济复苏相对疲软。

 

 

美联储在2018年开始削减资产负债表,允许每月有一定数量的债券到期,而偿还的本金不再投资于新证券,这一过程被称为量化紧缩。

 

到2019年9月,美联储的投资组合中大约减少了6500亿美元债券。

 

眼下,随着美国经济稳步复苏,美联储会议记录显示,“许多”美联储官员认为,这次加快削减资产负债表步伐会比较合适。

 

3)为何美联储这次想更积极地行动?

 

美联储官员表示,当前美国经济比之前宽松政策退场的几个时期强得多。

 

官员们希望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可以应对远超出2%目标的高通胀。

 

根据会议记录,他们受到劳动力市场改善的鼓舞,并相信正在接近充分就业的目标。这意味着美联储的支持措施就没有那么大的必要了。

 

一些决策者还担心,美联储庞大的资产负债表及其维持利率于超低水平的政策,可能导致资产价格上涨。

 

市场为何恐慌?

 

美联储会议记录暗示将更早加息,甚至缩表,令市场始料未及:

 

首先美国债市崩跌,与价格走势相反的收益率大幅上涨。

 

基准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新年第一周飙升29个基点至1.8%左右,达到2020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债收益率的攀升,也蔓延到其他国家,例如德国10年国债收益率跃升至2019年5月来最高水平,意大利10年国债收益率飙升至2020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另据彭博社,2021年最后一天,美国十年期实际利率还处于-1.13%的历史低点,显示出市场对于未来经济的悲观和对美联储加息前景的不确定。

 

而新年刚过去四个交易日,美国实际利率已经飙升至-0.788%,达到去年六月以来的高点。

(来源:中金研究部)

 

实际利率的上涨,也是对冲基金疯狂抛售科技股、买入价值股的重要原因。

 

高估值的科技股很容易受到利率上升的影响,因为利率上升会降低这些公司未来的潜在回报。

 

高盛的数据显示,对冲基金四个交易日的抛售金额达到十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一家资管机构的首席投资官表示:

 

“美联储今年加息前景可能比许多人想象的更激进,许多科技股几乎没有多头支持,因此不需要多大抛售力度,市场就已经大跌,这反过来迫使对冲基金卖出更多。”

 

尽管市场出现了波动,但是中金在最新研报中指出,短期波动源于预期计入程度,一旦充分计入后,真实影响一开始未必很大。

 

另外中金建议密切关注美联储1月货币政策会议。

 

如果3月果真如市场当前预期的要加息的话,1月会议就是最后一个正式信号的窗口,而如果届时传递3月加息信号,市场对于年内缩表的预期也会再度升温,进而不排除进一步推升美债利率,并造成市场波动。

 

美联储政策转向 对中国市场影响?

 

由于通胀压力高居不下,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转向已经开始加速。

 

美联储暗示更早加息,甚至缩表,可能加快国内货币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步伐。

 

市场人士表示,上半年国内经济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强烈的稳增长诉求令呵护政策持续推进,而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渐行渐近,综合考虑国际环境与国内经济发展的现况,一季度可能是国内货币政策发力比较适宜的时点选择。

 

其并预计,1月份信贷数据将是关注的重点,如果数据显示国内经济需求仍难以明显恢复,央行可能将加大稳增长政策的支持力度,降息或降准仍是稳增长必不可少的政策工具。

 

2022年,中美宏观政策周期错配,是否会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呢?大概率不会,原因如下:

 

第一,在2021年12月全面降准后,人民币兑美元实际上不降反升,一度突破6.35的新高。

 

第二,如果中美利差持续收窄或会影响到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的窗口期。

 

研究表明:只有中美息差收窄到50个基点(目前维持在100个基点左右),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达到7的敏感关口,才可能实质影响到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中金宏观团队日前也在报告中指出:

 

基准情形下,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并不对中国的货币宽松构成制约,中国的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考虑到稳增长政策的滞后性,以及避免形成过于鲜明的政策差以减小对跨境资本管理的压力,我们预计松货币、稳信贷的节奏宜早不宜晚。

 

在风险情形下,如果美联储加息缩表更激进,并引发市场较大波动,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但松货币节奏时点或将有所把控。

OFFICIAL ACCOUNTS

公众号

欢迎关注我们的官方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ONLINE MESSAGE

在线留言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

版权所有 © 2020 上海蔚然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0083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