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STUDY
蔚然行研
教培“双减”和房地产行业变革有何异同?
- 分类:蔚然行研
- 作者:蔚然控股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7-31 09:07
【概要描述】2021年至今,校外培训机构经历了“政策严管、资本收手、市场收缩、广告收兵”的境遇。直到7月24日中办国办正式发布“双减意见”,调控大棒靴子落地。
教培“双减”和房地产行业变革有何异同?
【概要描述】2021年至今,校外培训机构经历了“政策严管、资本收手、市场收缩、广告收兵”的境遇。直到7月24日中办国办正式发布“双减意见”,调控大棒靴子落地。
- 分类:蔚然行研
对于市场人士而言,事件辐射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中美两大资本市场相关概念上市公司的集体哀嚎。
哀鸿遍野的教培板块
年内铺垫
2021年1月中纪委点名批评在线教育:中纪委官网发表《资本漩涡下的在线教育》文章,指出在线教育的广告和资本乱象所带来的企业竞争加剧、行业内耗严重,同时提到在线教育监管面临培训内容核查难、培训预收费监管难等现实问题,需要对校外线上培训加强引导和监管。
3月上旬“两会”期间,义务教育课外培训机构同样引起了广泛关注,主要聚焦在线上教育平台和教育APP的课程超标超前、虚假宣传、制造焦虑等问题。
5月14日民促法最新实施条例落地,对比3年前的送审稿,最新版文件删除了关于K12课外培训的描述。
紧接着5月21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审议通过,“意见”提出要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教培行业从严监管,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
6月15日教育部召开启动会正式宣告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监管司主要职能为:承担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及时反映和处理校外教育培训重大问题等。
点击图片看2021年教培重大事件梳理图
由最高为处级部门专门监管到增设司级专门监管机构,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于深化校外教育培训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双减”落地
7月24日中办、国办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意见”)。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意见》主要从资质审核、培训内容、融资方式、收费管理、培训时间,教师资质,广告内容等方面对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了严格的要求(部分):
1) 资质审核: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2) 培训内容: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
3) 融资方式: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
4) 收费管理: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经营,坚决禁止为推销业务以虚构原价、虚假折扣、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行业垄断行为。
5) 培训时间: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6) 教师资质: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7) 广告内容:确保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
资质摸底
从2017年开始,监管部门就课外培训机构就进行摸底整治,上轮整治主要针对的培训机构的资质问题,但并未对行业增长主逻辑带来太大影响:
2017年初,上海的“禁奥数杯赛”开始,2017年中,全国多个地区包括上海,成都等地的培训机构摸底整治。
201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禁补令)。
2018年11月26日,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三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
2018年那一轮整治主要针对的是教培机构的资质问题,比如办学许可证,工商执照,消防相关证明,教室面积,教师资格等,结果是大量小机构出现被取缔与淘汰的情况。
影响深远
东吴证券认为,随着“双减”文件正式落地,预计对K12学科教培将产生深远印象,原则上限制新设学科教培机构,要求现有学科培训机构转非营利等要求会使得K12学科教培受到重大影响,K12课外教培行业逻辑发生深远变化:
随着双减意见正式印发,监管从多个维度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培训进行了全面规范,此次文件对行业的影响较前几次整治力度更大,影响更为广泛和深远。
其中要求现有学科培训机构转非营利,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上市等要求会使得K12学科教培受到重大影响,K12课外教培行业逻辑发生深远变化。
“双减”意见主要集中在K12学科类培训,素质类和成人职业类的培训机构受影响较小,以K12教培为主要业务的机构未来或许面临转型。
此次“双减”意见主要集中在K12阶段的学科类培训,学科类培训是指代“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语文,英语等和课内开课内容相近的培训内容”。
而素质类,成人职业类的培训机构受影响较小,比如考研,厨师培训,艺体教育等培训机构仍可正常开展业务,但类似于新东方,好未来等以K12教培为主要业务的机构,或面临一定程度的风险,未来或许面临转型。
跨业异同
房地产与教培行业的调控逻辑有着太多相似之处,其中的两大着力点:为提高生育率扫除障碍和去杠杆调控显得尤其异曲同工。
首先,教培行业无序发展,加速了整个社会的内卷程度,无形中阻碍了生育大计。反观地产行业,高房价也是最有效的“避孕”措施,热点城市的房价高企已经成为阻碍生育率提升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过去一年内,在三地上市的教育类上市公司,市值增长超过了5千亿人民币。而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财务性杠杆的规模,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够比肩。
对教培行业的规范整治起于一夜之间,而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从行业诞生之时就没有停歇过,近几年力度逐渐加大。面对如此的行业局势,一些从业人员难免会在心里打鼓:地产会不会像教培行业一样,一夜变天?
市场主流观点认为,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教培行业与房地产行业同是阻碍生育率提高的大山,同是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但教培行业只是教育领域的一部分,涉及面更小。
反观房地产行业,房企的投资与销售对中国经济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房地产行业的兴衰也牵涉着产业链内成千上万制造企业的兴衰,地产上下游的从业人员规模,也是教培行业所不能比拟的。
因此,即使调控政策不断收紧,国家也不会出台让行业瞬间休克的政策,地产行业的调控只能循序渐进,一蹴而就只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未来,国家会渐渐减少国民经济对于房地产行业的依赖,尤其是逐渐降低地方政府、银行对于房地产的依赖,使行业逐渐回归初心,回归理性。
OFFICIAL ACCOUNTS
公众号
欢迎关注我们的官方公众号

ONLINE MESSAGE
在线留言
版权所有 © 2020 上海蔚然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0083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