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STUDY
蔚然行研
“三胎”配套方案上了!一切才刚开始!
- 分类:蔚然行研
- 作者:蔚然控股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7-30 09:14
【概要描述】只有真正明确、细致、约束性更强的政策,才更容易出成效,也易监管和改善…
5月31日,三胎政策横空出世,惹来热议!短短两个月时间,配套政策接连落地,可见国家绝不打无准备之牌:
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下简称《决定》)公布,核心内容是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决定》可能标志着三胎政策的正式执行的开端。
7月26日,全国政协召开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专题协商会议上,委员们认为,要认真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完善配套措施,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改变生育意愿下降趋势。
7月28日,攀枝花市出台《关于促进人力资源聚集的十六条政策措施》。新政中提出对本市产妇提供住院分娩免费服务,符合医保报销外的资金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对按政策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孩子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
……to be continued?
Surely!
三胎政策配套举措出台,在大众的预期之内,也标志着三胎政策的正式执行的开端,未来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更明确、更细致、更规范、更全面的政策将接踵而至,一切都在期待之中,预期之内。
生育率下降 老龄化加重
今年5月,备受关注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千呼万唤始出来,数据对人们的预期得以证实和纠正,首先,中国人口总数仍在14亿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不过2010至2020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为0.53%,已经处于世界较低水平。
当前人口特征由多种综合因素作用而成,了解其历史成因将更有助于更好地对症下药,七人普数据呈现的人口特征还包括:
老龄化人口达到13.5%,刷新高位;
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长期仍将持续吸引人口的流入,但东北部分地区面临着人口的流出;
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户均人口已降为2.62人;
城镇常驻人口比率显著提升至近64%。
三胎政策应势而生
毫无疑问,人口增长放缓是大家已经形成的共识,因从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人口的增长率一直保持着下降的趋势,虽然期间由于特殊的政策干预或调整,出生率有过短暂的回升,但持续时间都较短,而且作用也并不明显。
2015年10月政策放开二胎,人口增长率及出生率在2016年确实有了一定程度的反弹,但是很快政策作用便逐步消退,人口增长率再次回归到原先状态。直到近期“三胎”政策出炉,可以看出,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处于放松的状态。
上述人口特征也在凸显着人口问题,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
1、对于“陷入低生育率陷阱”仍需高度警惕;
2、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已经愈发明显,已成为当下最严峻问题;
3、各地老龄化问题成因不一,但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紧迫性一致;
4、核心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凸显,而这不仅仅是短期靠人口增长就能解决的问题;
5、部分城市由于人口流动等原因造成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不可能通过提高人口生育率来解决,更需要有真正针对于老龄人口本身的政策对症下药。
注:横坐标代表0-1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纵坐标代表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图表中两条竖线分别代表0-1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15%、18%;两条横线分别代表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7%、14%。
三胎能否解决老龄化问题?
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松绑,都涉及一个核心问题,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从政策面出发,政策的本质是希望能够通过外力提高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总量,进而拉低人口老龄化水平,即降低人口老龄化的斜率,降低每一阶段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三胎政策放开,包括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其核心目标之一也是为了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亿翰智库认为,即使三胎政策发挥作用,其作用可能是偏长期的,改善老龄化问题持续严峻的形势,拉长人口老龄化变动的周期,并不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唯一途径,而且单单靠三胎政策也不能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长期有效的政策可能解决不了短期问题。
长期来看,三胎政策若能真正明显改善人口增长放缓的趋势,那么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峻趋势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这一缓解只能说是拉长老龄化增长的周期,不过快进入更加严峻的阶段,全社会的养老压力得到一定缓解。
另外,且不说三胎政策是否能够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即使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应对发挥作用,其前提也是三胎政策能够发挥成效,真正使人们能够愿意有“三胎”。
不过眼下,13.5%的人口老龄化数据意味着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达到1.9亿人,近2亿老年人口面临养老问题,这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可以看到,房地产行业也有一些企业在养老地产或者说养老业务上有过探索和尝试,但是真正能够持续坚持,并规模化发展的企业还是少数,资源、技术、人才等可能都会影响其发展,但是核心可能还在于回报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
完善配套仅是开端
当下,很多人即使结了婚,即使有生育的计划,可能也并不愿意多生,因为“安全感”不强,多生给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较大的负担。从生育到养育再到教育,每个环节都需要人力物力,这对于居民来说更会增加“不安全感”,所以并不会有较强的生育意愿,更不愿意去付诸行动。
《决定》中第六部分的主题内容就是“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从四方面降成本、减负担:
其一、(十八)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严格落实产假、哺乳假等制度……做好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减轻生育医疗费用负担。
其二、(十九)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结合下一步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研究推动将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地方政府可以研究制定根据养育未成年子女负担情况实施差异化租赁和购买房屋的优惠政策。
其三、(二十)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持续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适当延长在园时长或提供托管服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有效解决“择校热”难题……推动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衔接……平衡家庭和学校教育负担,严格规范校外培训。
其四、(二十一)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规范机关、企事业等用人单位招录、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平等就业。为因生育中断就业的女性提供再就业培训公共服务……依法协商确定有利于照顾婴幼儿的灵活休假和弹性工作方式……
亿翰智库认为,成本高对于居民生育的制约是直接的,即使有生育的意愿,但在高昂的成本和代价下,居民也不会再想要去生育。住房、教育、女性就业可能是其中最关键的几项。
例如居住,一来孩子的居住空间需要满足,二来,孩童也需要有人照顾,或家中老人,或请专业月嫂或保姆照顾,这多需要有更高的住房条件,可能不仅仅是空间大小,环境也同样重要。
国家也在不断出台政策鼓励发展保障性住房、租赁住房,如果能够以保障性住房、租赁住房替代商品住房以缓解居民的住房压力,那也是最佳选择之一。
眼下政策已经开始从各方面着手减轻“生、养、教”带给居民的负担,而从政策的情况来看,未来可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当前的政策还是集中于“推进”、“推动”等相对偏温和的字眼上,后续各项政策的细化推进仍值得期待。
只有真正明确的、细致的、约束性更强的政策才更容易出成效,也易监管和改善。三胎放开,配套出台,一切才刚刚开始。
OFFICIAL ACCOUNTS
公众号
欢迎关注我们的官方公众号

ONLINE MESSAGE
在线留言
版权所有 © 2020 上海蔚然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0083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