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STUDY

蔚然行研

恶搞“三孩”政策可休矣!这些才是顶层战略的核心思考…

  • 分类:蔚然行研
  • 作者:蔚然控股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6-03 09:16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怎么才能真正理解“三孩”政策的良苦用心?相关政策对于房地产等关联行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如何理解本次政治局会议?






 

5月31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决定”的核心是通过促进生育应对老龄化、少子化。其实本次会议不单关注“养”的问题,而是包含“一老一小”两大部分:

 

1)老年人口方面,要求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完善养老保障,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发展老龄产业等;

 

2)出生人口方面:以“放开三孩”为抓手,提高了人口在顶层设计中的地位,并部署了配套政策,从“松绑生育”到“促进生育”、管“生”也管“育”。

 

国盛证券指出,会议明确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两点值得特别关注:

 

一方面,提出“健全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估机制”,意味着中央将加强顶层设计,今后推出的各类重大政策都要考虑对人口的影响;

 

另一方面,提出“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意味着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有望陆续出台。

 






如何理解放开三孩的政策背景?






 

一方面,我国老龄化趋势继续加速、加深。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加速提升至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较2010年明显提升4.6个百分点,老龄化趋势明显加速。

 

另一方面,少子化趋势亟待扭转。近年来我国生育率持续下降,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明显低于2.1左右的世代更替水平,少子化已成为老龄化之外我国人口面临的更长期更严峻挑战。

 







 

需要说明的是,少子化和老龄化会对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是劳动力供给减少。2020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相比2010年下降6.79个百分点,减少约4587万人。从生产要素的投入来看,生产函数中劳动要素投入减少会引起总产出的下降。

 







 

二是资本积累减少。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劳动年龄人口是储蓄者,老龄人口是消费者,人口老龄化会使得经济中储蓄率下降,减少资本积累,从而降低长期经济增长。

 

三是影响技术进步。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老龄化社会不如年轻社会有活力和创造力,技术创新会相对减少;但另一方面,老龄化社会往往意味着整体较高的受教育程度,经济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总体来说,人口老龄化通过减少劳动力供给和资本积累将降低长期经济增长速度,除非能够保持较快的技术进步。

 

相对于老龄化问题更多是已有人口结构所决定,难以改变。因此,少子化至少还可以通过当期政策调整进行影响,进而改善我国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如何影响经济和产业结构?






 

改善人口结构,关注产业机会从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看,今后的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我国人口今后会达到峰值,但具体时间现在看还有不确定性。东莞证券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

 

从普查结果来看,我国依然是世界人口大国,目前的劳动力人口资源仍然充沛。不过人口老龄化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因此,管理层此次推出相关优化生育政策将提前做好政策应对,对深化国家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起到非常积极作用。

 

低生育率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行业将受到冲击,部分转移到东南亚等地。迈过刘易斯拐点后,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行业可能加速外迁。

 







 

从产业发展来看,老龄化程度加深以及养老服务体系的推进将为我国养老产业带来长期发展机会,将不断拓宽养老产业的发展领域,例如养老地产、老年旅游、商业养老保险、老年教育、保健品、老年康复医疗等,带动医药相关大消费板块的发展。

 

另外,全面放开三胎进一步鼓励生育,特别是如果有相关教育、税收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支持,新出生人口数量有望提升,提高生育率水平,对国内母婴产业,如生育服务、婴幼儿用品、婴幼儿服务等等带来机会。整体来看,随着政策逐步落地和推进,国内人口年龄结构将有所改善,有望带来相关产业发展机会。

 







 






如何影响住房、养老等民生问题?






 

人口是房地产行业的终端需求,2000年以来的房地产繁荣背后原因之一就是80年代初的小婴儿潮人口成家立业的支撑。

 

随着人口减速,房地产总需求增速也将随之减弱。据乐居网测算,若我国生育率长期保持在1.2左右,预计未来10年主力购房人口将减少超过6000万人。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将快速降温。如果房地产长期需求不足,房地产的投资、销售增速将逐步进入下行趋势。

 

但与此同时,人口流动和集聚改变了劳动力要素的地区分布,会导致房地产业、服务业等受当地人口数量影响大的产业进一步集聚,人口集聚地区的房地产业、服务业将有更多发展机会。如此一来,都市圈城市群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极。

 

另外,这种趋势也会扩大人口流出省份的养老金缺口。我国养老金采取现收现付制度,养老金收入依靠年轻在职人口的养老金缴费,而流动人口多为年轻劳动力,人口流出地区养老金收入下降导致入不敷出的情况日益严峻。

 







 

据粤开证券,人口流出现象最为严重的黑吉辽三省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均为入不敷出,2019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净支出分别为309.4亿元、120.8亿元及463.5亿元,其中黑龙江2019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已为负值(-433.7亿元),辽宁养老金压力仅次于黑龙江,辽宁省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时间已不足一年。

 






如何才能结得起 生得起 养得起?






 

怎么才能让“二胎”、“三孩”政策真正奇效?国盛证券指出,当前我国生育率持续偏低,最本质的还是经济问题,即:在工作压力、房价高企、子女养育教育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不断提升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面临结不起婚、生不起更养不起娃的困境。

 

面对这种现实,在“促进生育”政策理念下,本次会议明确了“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明晰了配套政策的三大重点发力方向: 

 

“结得起”:生育的一般前提是结婚,我国结婚登记人数由2013年高点的1327万对持续下滑至2020年的813万对,同期离婚人数持续攀升,造成净结婚数量持续走低,直接造成一孩出生人数持续下降。

 

为此,在婚嫁方面,本次会议提出“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背后的实质是降低结婚成本,解决“结不起”问题。 

 

“生得起”:我国实际生育率明显低于生育意愿,想生但生不起的矛盾突出。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1200万人,当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明显低于1.8的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子女数和2.1左右的世代更替水平。

 

为此,在生育方面,本次会议提出一方面要完善生育休假制度、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进而降低生育对女性工作机会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直接加强对生育家庭的经济支持,两方面共同发力降低生育成本,解决“生不起”问题。 

 

“养得起”:养育好孩子、教育好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天性,然而教育贵、教育难、住房贵问题凸显。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新东方、好未来的学生人数年均增速均在30%以上,这背后是我国居民教育支出的大幅提升。

 

为此,在养育和教育方面,本次会议提出一方面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婴幼儿抚育成本;另一方面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降低子女教育成本,两方面共同发力解决“养不起”问题。



 







 








WEIRAN








 







 

综合看,本次放开三孩,实质反映了政策理念从“松绑生育”到“促进生育”、管“生”也管“育”的正式转变,而“健全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估机制”和 “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也预示国家后续会逐步解决房价、医疗、教育、养老等制约因素。最终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执行,以及提高各方积极性的有效程度等方面。

恶搞“三孩”政策可休矣!这些才是顶层战略的核心思考…

【概要描述】怎么才能真正理解“三孩”政策的良苦用心?相关政策对于房地产等关联行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如何理解本次政治局会议?






 

5月31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决定”的核心是通过促进生育应对老龄化、少子化。其实本次会议不单关注“养”的问题,而是包含“一老一小”两大部分:

 

1)老年人口方面,要求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完善养老保障,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发展老龄产业等;

 

2)出生人口方面:以“放开三孩”为抓手,提高了人口在顶层设计中的地位,并部署了配套政策,从“松绑生育”到“促进生育”、管“生”也管“育”。

 

国盛证券指出,会议明确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两点值得特别关注:

 

一方面,提出“健全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估机制”,意味着中央将加强顶层设计,今后推出的各类重大政策都要考虑对人口的影响;

 

另一方面,提出“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意味着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有望陆续出台。

 






如何理解放开三孩的政策背景?






 

一方面,我国老龄化趋势继续加速、加深。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加速提升至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较2010年明显提升4.6个百分点,老龄化趋势明显加速。

 

另一方面,少子化趋势亟待扭转。近年来我国生育率持续下降,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明显低于2.1左右的世代更替水平,少子化已成为老龄化之外我国人口面临的更长期更严峻挑战。

 







 

需要说明的是,少子化和老龄化会对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是劳动力供给减少。2020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相比2010年下降6.79个百分点,减少约4587万人。从生产要素的投入来看,生产函数中劳动要素投入减少会引起总产出的下降。

 







 

二是资本积累减少。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劳动年龄人口是储蓄者,老龄人口是消费者,人口老龄化会使得经济中储蓄率下降,减少资本积累,从而降低长期经济增长。

 

三是影响技术进步。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老龄化社会不如年轻社会有活力和创造力,技术创新会相对减少;但另一方面,老龄化社会往往意味着整体较高的受教育程度,经济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总体来说,人口老龄化通过减少劳动力供给和资本积累将降低长期经济增长速度,除非能够保持较快的技术进步。

 

相对于老龄化问题更多是已有人口结构所决定,难以改变。因此,少子化至少还可以通过当期政策调整进行影响,进而改善我国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如何影响经济和产业结构?






 

改善人口结构,关注产业机会从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看,今后的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我国人口今后会达到峰值,但具体时间现在看还有不确定性。东莞证券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

 

从普查结果来看,我国依然是世界人口大国,目前的劳动力人口资源仍然充沛。不过人口老龄化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因此,管理层此次推出相关优化生育政策将提前做好政策应对,对深化国家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起到非常积极作用。

 

低生育率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行业将受到冲击,部分转移到东南亚等地。迈过刘易斯拐点后,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行业可能加速外迁。

 







 

从产业发展来看,老龄化程度加深以及养老服务体系的推进将为我国养老产业带来长期发展机会,将不断拓宽养老产业的发展领域,例如养老地产、老年旅游、商业养老保险、老年教育、保健品、老年康复医疗等,带动医药相关大消费板块的发展。

 

另外,全面放开三胎进一步鼓励生育,特别是如果有相关教育、税收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支持,新出生人口数量有望提升,提高生育率水平,对国内母婴产业,如生育服务、婴幼儿用品、婴幼儿服务等等带来机会。整体来看,随着政策逐步落地和推进,国内人口年龄结构将有所改善,有望带来相关产业发展机会。

 







 






如何影响住房、养老等民生问题?






 

人口是房地产行业的终端需求,2000年以来的房地产繁荣背后原因之一就是80年代初的小婴儿潮人口成家立业的支撑。

 

随着人口减速,房地产总需求增速也将随之减弱。据乐居网测算,若我国生育率长期保持在1.2左右,预计未来10年主力购房人口将减少超过6000万人。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将快速降温。如果房地产长期需求不足,房地产的投资、销售增速将逐步进入下行趋势。

 

但与此同时,人口流动和集聚改变了劳动力要素的地区分布,会导致房地产业、服务业等受当地人口数量影响大的产业进一步集聚,人口集聚地区的房地产业、服务业将有更多发展机会。如此一来,都市圈城市群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极。

 

另外,这种趋势也会扩大人口流出省份的养老金缺口。我国养老金采取现收现付制度,养老金收入依靠年轻在职人口的养老金缴费,而流动人口多为年轻劳动力,人口流出地区养老金收入下降导致入不敷出的情况日益严峻。

 







 

据粤开证券,人口流出现象最为严重的黑吉辽三省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均为入不敷出,2019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净支出分别为309.4亿元、120.8亿元及463.5亿元,其中黑龙江2019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已为负值(-433.7亿元),辽宁养老金压力仅次于黑龙江,辽宁省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时间已不足一年。

 






如何才能结得起 生得起 养得起?






 

怎么才能让“二胎”、“三孩”政策真正奇效?国盛证券指出,当前我国生育率持续偏低,最本质的还是经济问题,即:在工作压力、房价高企、子女养育教育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不断提升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面临结不起婚、生不起更养不起娃的困境。

 

面对这种现实,在“促进生育”政策理念下,本次会议明确了“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明晰了配套政策的三大重点发力方向: 

 

“结得起”:生育的一般前提是结婚,我国结婚登记人数由2013年高点的1327万对持续下滑至2020年的813万对,同期离婚人数持续攀升,造成净结婚数量持续走低,直接造成一孩出生人数持续下降。

 

为此,在婚嫁方面,本次会议提出“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背后的实质是降低结婚成本,解决“结不起”问题。 

 

“生得起”:我国实际生育率明显低于生育意愿,想生但生不起的矛盾突出。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1200万人,当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明显低于1.8的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子女数和2.1左右的世代更替水平。

 

为此,在生育方面,本次会议提出一方面要完善生育休假制度、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进而降低生育对女性工作机会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直接加强对生育家庭的经济支持,两方面共同发力降低生育成本,解决“生不起”问题。 

 

“养得起”:养育好孩子、教育好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天性,然而教育贵、教育难、住房贵问题凸显。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新东方、好未来的学生人数年均增速均在30%以上,这背后是我国居民教育支出的大幅提升。

 

为此,在养育和教育方面,本次会议提出一方面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婴幼儿抚育成本;另一方面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降低子女教育成本,两方面共同发力解决“养不起”问题。



 







 








WEIRAN








 







 

综合看,本次放开三孩,实质反映了政策理念从“松绑生育”到“促进生育”、管“生”也管“育”的正式转变,而“健全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估机制”和 “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也预示国家后续会逐步解决房价、医疗、教育、养老等制约因素。最终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执行,以及提高各方积极性的有效程度等方面。

  • 分类:蔚然行研
  • 作者:蔚然控股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6-03 09:16
  • 访问量:0
详情

数日来,“三孩”成为社会各界最为关心的“热词”之一,特别是政策一出,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恶搞和反讽的段子。

 

那么,怎么才能真正理解“三孩”政策的良苦用心?相关政策对于房地产等关联行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妨从机构智囊的思考角度来看主流观点给的具体解答——

 

如何理解本次政治局会议?

 

5月31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决定”的核心是通过促进生育应对老龄化、少子化。其实本次会议不单关注“养”的问题,而是包含“一老一小”两大部分:

 

1)老年人口方面,要求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完善养老保障,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发展老龄产业等;

 

2)出生人口方面:以“放开三孩”为抓手,提高了人口在顶层设计中的地位,并部署了配套政策,从“松绑生育”到“促进生育”、管“生”也管“育”。

 

国盛证券指出,会议明确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两点值得特别关注:

 

一方面,提出“健全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估机制”,意味着中央将加强顶层设计,今后推出的各类重大政策都要考虑对人口的影响

 

另一方面,提出“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意味着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有望陆续出台

 

如何理解放开三孩的政策背景?

 

一方面,我国老龄化趋势继续加速、加深。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加速提升至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较2010年明显提升4.6个百分点,老龄化趋势明显加速。

 

另一方面,少子化趋势亟待扭转。近年来我国生育率持续下降,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明显低于2.1左右的世代更替水平,少子化已成为老龄化之外我国人口面临的更长期更严峻挑战。

 

 

需要说明的是,少子化和老龄化会对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是劳动力供给减少。2020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相比2010年下降6.79个百分点,减少约4587万人。从生产要素的投入来看,生产函数中劳动要素投入减少会引起总产出的下降。

 

 

二是资本积累减少。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劳动年龄人口是储蓄者,老龄人口是消费者,人口老龄化会使得经济中储蓄率下降,减少资本积累,从而降低长期经济增长。

 

三是影响技术进步。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老龄化社会不如年轻社会有活力和创造力,技术创新会相对减少;但另一方面,老龄化社会往往意味着整体较高的受教育程度,经济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总体来说,人口老龄化通过减少劳动力供给和资本积累将降低长期经济增长速度,除非能够保持较快的技术进步。

 

相对于老龄化问题更多是已有人口结构所决定,难以改变。因此,少子化至少还可以通过当期政策调整进行影响,进而改善我国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如何影响经济和产业结构?

 

改善人口结构,关注产业机会从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看,今后的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我国人口今后会达到峰值,但具体时间现在看还有不确定性。东莞证券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

 

从普查结果来看,我国依然是世界人口大国,目前的劳动力人口资源仍然充沛。不过人口老龄化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因此,管理层此次推出相关优化生育政策将提前做好政策应对,对深化国家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起到非常积极作用。

 

低生育率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行业将受到冲击,部分转移到东南亚等地。迈过刘易斯拐点后,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行业可能加速外迁。

 

 

从产业发展来看,老龄化程度加深以及养老服务体系的推进将为我国养老产业带来长期发展机会,将不断拓宽养老产业的发展领域,例如养老地产、老年旅游、商业养老保险、老年教育、保健品、老年康复医疗等,带动医药相关大消费板块的发展。

 

另外,全面放开三胎进一步鼓励生育,特别是如果有相关教育、税收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支持,新出生人口数量有望提升,提高生育率水平,对国内母婴产业,如生育服务、婴幼儿用品、婴幼儿服务等等带来机会。整体来看,随着政策逐步落地和推进,国内人口年龄结构将有所改善,有望带来相关产业发展机会。

 

 

如何影响住房、养老等民生问题?

 

人口是房地产行业的终端需求,2000年以来的房地产繁荣背后原因之一就是80年代初的小婴儿潮人口成家立业的支撑。

 

随着人口减速,房地产总需求增速也将随之减弱。据乐居网测算,若我国生育率长期保持在1.2左右,预计未来10年主力购房人口将减少超过6000万人。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将快速降温。如果房地产长期需求不足,房地产的投资、销售增速将逐步进入下行趋势。

 

但与此同时,人口流动和集聚改变了劳动力要素的地区分布,会导致房地产业、服务业等受当地人口数量影响大的产业进一步集聚,人口集聚地区的房地产业、服务业将有更多发展机会。如此一来,都市圈城市群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极。

 

另外,这种趋势也会扩大人口流出省份的养老金缺口。我国养老金采取现收现付制度,养老金收入依靠年轻在职人口的养老金缴费,而流动人口多为年轻劳动力,人口流出地区养老金收入下降导致入不敷出的情况日益严峻。

 

 

据粤开证券,人口流出现象最为严重的黑吉辽三省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均为入不敷出,2019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净支出分别为309.4亿元、120.8亿元及463.5亿元,其中黑龙江2019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已为负值(-433.7亿元),辽宁养老金压力仅次于黑龙江,辽宁省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时间已不足一年。

 

如何才能结得起 生得起 养得起?

 

怎么才能让“二胎”、“三孩”政策真正奇效?国盛证券指出,当前我国生育率持续偏低,最本质的还是经济问题,即:在工作压力、房价高企、子女养育教育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不断提升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面临结不起婚、生不起更养不起娃的困境。

 

面对这种现实,在“促进生育”政策理念下,本次会议明确了“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明晰了配套政策的三大重点发力方向: 

 

“结得起”:生育的一般前提是结婚,我国结婚登记人数由2013年高点的1327万对持续下滑至2020年的813万对,同期离婚人数持续攀升,造成净结婚数量持续走低,直接造成一孩出生人数持续下降。

 

为此,在婚嫁方面,本次会议提出“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背后的实质是降低结婚成本,解决“结不起”问题。 

 

“生得起”:我国实际生育率明显低于生育意愿,想生但生不起的矛盾突出。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1200万人,当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明显低于1.8的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子女数和2.1左右的世代更替水平。

 

为此,在生育方面,本次会议提出一方面要完善生育休假制度、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进而降低生育对女性工作机会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直接加强对生育家庭的经济支持,两方面共同发力降低生育成本,解决“生不起”问题。 

 

“养得起”:养育好孩子、教育好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天性,然而教育贵、教育难、住房贵问题凸显。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新东方、好未来的学生人数年均增速均在30%以上,这背后是我国居民教育支出的大幅提升。

 

为此,在养育和教育方面,本次会议提出一方面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婴幼儿抚育成本;另一方面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降低子女教育成本,两方面共同发力解决“养不起”问题。

 

 

WEIRAN

 

 

综合看,本次放开三孩,实质反映了政策理念从“松绑生育”到“促进生育”、管“生”也管“育”的正式转变,而“健全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估机制”和 “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也预示国家后续会逐步解决房价、医疗、教育、养老等制约因素。最终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执行,以及提高各方积极性的有效程度等方面。

OFFICIAL ACCOUNTS

公众号

欢迎关注我们的官方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ONLINE MESSAGE

在线留言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

版权所有 © 2020 上海蔚然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008352号-1